鹅副粘病毒于1996年首先发现,是鹅的一种以消化道症状和病变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该病是诸多鹅病当中危害较严重的疾病,其特点是不同日龄鹅群都具有易感性,日龄越小易感性越高,传播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是具有大面积爆发,难以控制的流行传染病。具体来说,鹅副粘病有哪些措施?
鹅副粘病预防措施
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应以预防为主。做到不从疫区引进种鹅和雏鹅;制定切实可行的卫生、消毒制度,做好病鹅和健康鹅的隔离工作;不能把鹅与其他禽类混养;制订免疫计划,并认真搞好免疫接种。
1.种鹅免疫给留作种用的鹅群从选留开始就采用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0.5毫升进行第一次免疫,于产蛋前15天时以1毫升进行第二次免疫,再过90天再以1毫升进行第三次免疫,这样就能使种鹅在产蛋期都具有较强的免疫力,用这样的种蛋进行孵化,雏鹅出壳后可受母源抗体的保护,提高雏鹅的成活率。也可以用小鹅瘟和鹅副黏病毒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或鹅副粘病毒病和鹅疫里默杆菌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进行免疫。
2.雏鹅免疫对无该病母源抗体的雏鹅,应根据本地该病流行况,于2~7日龄或10~15日龄进行第一次免疫,每只皮下注射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0.3~0.5毫升;在免疫后60天再免疫1次,每只肌内注射0.5毫升。对有该病母源抗体的雏鹅,于15日龄以鹅副黏病毒油乳剂灭活疫苗0.5毫升肌内注射免疫即可。 若紧急预防,应采用鹅副黏病毒弱毒疫苗注射,因为它产生免疫力的时间快。但20日龄以内没有该病母源抗体的雏鹅不能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