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 番鸭细小病毒,抵抗力极强。
流行特点: 只感染雏番鸭引起发病,主要侵害2—5周龄的雏番鸭,多发生于3周龄。鹅、半番鸭、鸭有抵抗力。死鸭和康复鸭是主要传染源,粪便排毒,蛋壳污染-孵房传播。番鸭细小病毒病传染性极强,雏番鸭群一旦感染,迅速传遍全群,发病率50%以上,致死率30%以上,严重危害了番鸭的饲养。番鸭细小病毒病1988年后在福建、广东、广西等省番鸭群中广泛流行,其后随番鸭苗的流通不断扩散到其它省。
症状:
1.精神、食欲下降,饮水增加,消瘦;
2 腿软、厌走;
3.粪便稀薄呈黄白或黄绿色,含有气泡,肛周羽毛污染;
4.呼吸困难,喙端发绀;
5.流泪和鼻涕;
6.死前有神经症状,倒卧一侧,双腿呈划水状。
耐过鸭则生长发育受阻,羽毛脱落,成为僵鸭而失去饲养价值。
病变:
1. 死鸭喙发紫,口鼻内有粘液流出,肛周污染稀粪。
2. 心脏变圆,心肌松弛;肝、脾、肾稍肿,胆囊充盈。
3. 胰腺肿大,有针尖大坏死灶。
4. 整个肠段(12指肠和直肠)粘膜卡他性及出血性炎症,充血、出血。特征性病变是回、盲肠段内容物干涸,为坏死的肠粘膜及其分泌物所包裹形成灰黄或灰白色的栓塞物,结构与香肠相似。继发感染还会出现腹水、纤维素性肝周炎、心包炎等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