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一种急性,发热传染性很高的滤过性病毒所引起的猪病,其特点是发病过程短,蛋死亡率高达100%,临床表现为发热,皮肤发绀,淋巴结,肾,胃肠粘膜明显出血。
非洲猪瘟病毒是非洲猪瘟科非洲猪瘟病毒属的重要成员,病毒有些特性类似虹彩病毒科和痘病毒科。病毒粒子的直径为175-215纳米,呈20面体对称,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线状DNA,大小170-190kb。在猪体内,非洲猪瘟病毒可在几种类型的细胞浆中,尤其是网状内皮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复制。该病毒可在钝缘蜱中增殖,并使用其成为主要的传播媒介。
ASFV科经过口和上呼吸道系统进入猪体,在鼻咽部或是扁桃体发生感染,病毒迅速蔓延到下颌淋巴结,通过淋巴和血液遍布全身。强毒感染是细胞变化很快,在呈现明显的刺激反应前,细胞都已死亡。弱毒感染时,刺激反应很容易观察到,细胞核变大,普遍发生有丝分裂。发病率通常在40%-85%之间,死亡率因感染的毒株不同而有所差异。高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可高达90-100%;中等致病性毒株在成年动物的死亡率在20-40%之间,在幼年动物的死亡率机体内有害毒素,增强畜禽的抗病力在70-80%之间;低致病性毒株死亡率在10%-30%之间。
抗病毒1号(清瘟丹),主要从板蓝根、苍术、柴胡、乌药、百部、肉桂、苦楝、青蒿等中药提取,可以破坏病毒囊膜,安全有效的治疗畜禽病毒病;本品清热解毒,快速退烧,利尿通淋;消肿散结,排毒逐淤,抗菌抗病毒。
猪瘟1号,病猪3-5克/天,连用7-10天。
一般1-3天,猪群采食量大增,病猪症状逐渐消退或消除,猪粪颜色由深黑开始转为正常。

|